敲骨取髓的成语故事

拼音qiāo gǔ qǔ suǐ
基本解释敲碎骨头,取出骨髓。①禅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②比喻残酷地剥削。亦作“敲骨吸髓”、“刮骨吸髓”、“敲脂吸髓”、“槌骨沥髓”、“吸髓吮脂”。
暂未找到成语敲骨取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敲骨取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风流人物 |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引以为戒 | 清 钱大昕《士驾斋新录》:“为古之士,当引以为戒。” |
奸人之雄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相》:“夫是之谓奸人之雄。” |
力排众议 | 宋 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
佛性禅心 | 《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
沸天震地 | 叶圣陶《一个朋友》:“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 |
膝语蛇行 |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
逝将去汝 | |
长歌当哭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7回:“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
品德文章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至于品德文章,令郎自有家传。” |
为好成歉 | 明 冯梦龙《醒世通言》:“傍人怎知就里,见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际,被人谈论,可不为好成歉,反成一世英雄之玷?” |
不仁不义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规重矩叠 | 《宋史·乐志》:“晖祚无疆,规重矩叠。” |
怙顽不悛 |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帝曰:‘蛮人怙顽不悛,终必取祸,姑待之。’” |
斯须之报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 |
甘棠之爱 | 《诗经 召南 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
敲冰索火 |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
束手自毙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
无明无夜 |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所以一耽了这件的滋味,定是无明无夜,抛家失业,失魂落魄,忘飧废寝的。” |
伺瑕导蠙 | |
七生七死 | |
自比于金 | 《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
潜形匿迹 | 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
积铢累寸 | 何刚德《客座偶谈》第四卷:“如有盈余,积铢累寸,今年买半亩,明年买半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