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动摇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kě dòng yáo
基本解释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出处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暂未找到成语不可动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可动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处实效功 | |
室迩人遥 | 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颜红底事发先白,室迩何妨人自遥。” |
叶落知秋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童华禅师法嗣》:“动弦别曲,叶落知秋,举一明三。” |
谈空说有 | 宋 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
肉眼凡夫 | 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一折:“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 |
忍无可忍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
暖衣饱食 | 先秦 墨翟《墨子 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 |
形势逼人 | 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
模模糊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雪雁出来一看,模模糊糊认得是薛姨妈那边的人。” |
荡气回肠 |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如泣如诉 | 宋 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雕阑玉砌 |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老。” |
休牛归马 | 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书弗服。”《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
活剥生吞 | 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
功行圆满 | 元·岳伯川《铁拐李》楔子:“等他功成行满,贫道再去点化他。” |
绝群拔类 | 明·方孝孺《畸亭记》:“杜子美、李太白,诗人之绝群拔类者也。” |
趋炎慕势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至于冷祝夫妻、都飙母子,一味不过利其所有,趋炎慕势,奴颜婢膝,昏夜乞怜,与那街坊上的花子何异?” |
惊心骇目 | 达时《夫已氏之支那观》:“不学如余,固不能直揭其隐,亦聊为读者惊心骇目,不为所惑之一助云尔。” |
分章析句 | 宋·陆游《谢参政启》:“至拙无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 |
似漆如胶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七回:“徒闻似漆与如胶,利害场中忍便抛。”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三回:“亲哥,我和你同心合意,似漆如胶,并不曾有半点儿差池,你为何今日有不瞅不睬之意?” |
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
朝令夜遁 | 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
玉楼金阁 | 明·无名氏《阴山破虏》第三折:“玉楼金阁号天庭,日月光辉显大明。” |
情景交融 | 宋 张炎《词源》:“离情当如此作,全在情景交炼,得言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