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ī zhī háo lí,chà zhī qiān lǐ
基本解释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重始也。”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典故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杀人不眨眼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 |
援笔立就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
鬼斧神工 | 清 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
钱可通神 | 唐 张固《幽闲鼓吹》:“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止。” |
进退首鼠 |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又思此别相见定何时,进退首鼠,卒以其所欲求正于仲实者而寓之书。” |
渊亭山立 | |
吊古寻幽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 |
十年九不遇 | |
丛雀渊鱼 | 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雷霆之怒 | 《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
谈空说幻 | 明·赵南星《答周元孚书》:“兄数罹骨肉之变,乃嫂复中捐,何以自遣,谈空说幻,何足以解。” |
耳闻目见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
达则兼善天下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鲁鱼帝虎 | 晋 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
饮血崩心 | 明·陈子龙《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天地。” |
裂土分茅 | 《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
枯枝再春 | 明 无名氏《白兔记 团圆》:“姻缘本是前生定,故令个白兔来引,艰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
麟角凤毛 | 元·王逢《奉寄兀颜子忠廉使》诗:“君侯素是骨鲠臣,麟角凤毛为世珍。” |
鸟钞求饱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群小竞起,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钞求饱,吞肌及骨。” |
轻言软语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又用软手段,体贴他,笼络他,跟他轻言软语地说道。” |
须眉巾帼 | 柳亚子《长松山房歌》:“放毫谁写长松图?须眉巾帼南海何。” |
本盛末荣 | 汉·班固《泗水亭碑铭》:“源清流洁,本盛末荣。” |
如花似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1回:“轿子里面,如花似朵的一个年少女子。” |
玉碎珠沉 | 《再生缘》第29回:“若非奎璧生谋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间。” |
装死卖活 | 高玉宝《高玉宝》第七章:“起来,别躺在炕上装死卖活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