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肝露胆的成语故事


吐肝露胆

拼音tǔ gān lù dǎn

基本解释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出处明·李贽《复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


暂未找到成语吐肝露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吐肝露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孤身只影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前车之鉴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功标青史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诗:“古人日以远,青史自不泯。”
恩断意绝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见了你的亲娘,莫漏泄,休将我恩断意绝,可怜我无家无业。”
风和日暄 明 汪廷讷《狮吼记 赏春》:“风和日暄,燕交飞触碎胭脂片。”
威尊命贱 唐·李华《吊古战场》:“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文不对题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其实是文不对题的。”
蜂出并作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以九家之术,蜂出?作。”
鼎足之势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说古谈今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返老归童 《云笈七签》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两,即体和神清,返老归童。”
如鱼离水
管鲍分金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言不顾行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复礼克己 《晋书·李充传》:“室有善言,应在千里,况乎行止,复礼克己。”
水石清华 《宋书·隐逸传论》:“且岩壑闲远,水石清华,虽复崇门八袭,商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
从恶如崩 《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虚誉欺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连篇累幅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83回:“论文极力铺张,连篇累幅,无比气势者,由于笔之纯故也。”
穷陬僻壤 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凤翥龙翔 明·张居正《陵寝纪》:“山趋水会,凤翥龙翔,信乾坤之……”
一响百应
衅稔恶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