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故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成语故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拼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基本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典故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风影敷衍 清 孔尚任《桃花扇 朗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脱颖而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多此一举 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使贪使愚 《新唐书·侯君集传》:“军法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故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计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长而弃所短。”
卧雪眠霜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燕雀之居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蒙还燕雀之居,当尽犬鹰之力。兹且相别,后或再逢。”
攘为己有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窃取陈编,攘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弄鬼弄神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3回:“他每日弄鬼弄神露出马脚赶出来。你怎么称起大哥来?”
毋望之福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好谋无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连里竟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弟舍,合两为一,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机巧伎。”
畏天知命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见废兴之事。”
风潇雨晦 《诗经 郑风 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不可摸捉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摸捉之言以掩之。”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晋书·周顗传》:“庚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恩深法驰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恩深法驰,背道寒盟,瘏口罔闻,剖心难谅。”
负薪救火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折桂攀蟾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鳌手。”
鞭辟向里 明 王守仁《寄邹谦之书》:“随处体认天理之说,大约未尝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风捉影,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习非胜是 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钻牛犄角 老舍《赵子曰》:“有人要是非钻牛犄角死想不可,他一定是傻蛋。”
欢迸乱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偷猫盗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儿的下来。”
魂耗神丧 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其视州县守令,若鹓鸾之视腐鼠,一或得之,魂耗神丧,对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