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谀取容的成语故事

拼音ē yú qǔ róng
基本解释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暂未找到成语阿谀取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阿谀取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小人得志 |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趁火打劫 | 清 颐瑣《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 |
舍本逐末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
寝苫枕干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
礼贤下士 |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道不相谋 |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水远山长 | 宋·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
仗义行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微命,当以捐躯保奏。” |
走马章台 | 《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
情同羊左 | 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想惠庄之清尘,庶羊左之徽烈。” |
砥砺名号 | 汉·刘向《新序·杂事三》:“砥砺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
下乔迁谷 | 参见“下乔入幽”。 |
鲁鱼帝虎 | 晋 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
但求无过 |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
广袖高髻 | 汉《童谣》:“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
以身报国 | 《魏书 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
拔新领异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
没法没天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你是那里的这么个横强盗,这样没法没天的!我偏要打这里走。” |
深仁厚泽 | 宋·陈亮《书<欧阳文粹>后》:“初,天圣、明道之间,太祖、太宗、真宗以深仁厚泽涵养天下盖七十年。” |
鱼传尺素 |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风餐雨宿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风餐雨宿,走了二十八个日头,正月十四日,进了顺城门,在河漕边一个小庵内住了,安顿了行李。” |
涎眉邓眼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涎眉邓眼没志气的东西,没有下唇,就不该揽着箫吹。” |
阴山背后 | |
泼水难收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卷:“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