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箭牌的成语故事

拼音dǎng jiàn pái
基本解释古代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你掩护的东西。
出处庐隐《今后妇女的出路》:“她们拿拥护母权作挡箭牌,暗地里过着寄生的享乐生活。”
暂未找到成语挡箭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挡箭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意兴索然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
耦俱无猜 |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
左右为难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太太听了,自然是左右为难;但事到其间,实在无法。” |
光彩夺目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玉台翠树,光彩夺目。” |
干干翼翼 | |
不见经传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六卷:“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亦甚雅。” |
鸾颠凤倒 | 明 谢谠《四喜记 仁主赐婚》:“喜孜孜鸾颠凤倒,美津津露涩花娇。” |
比葫芦画瓢 | |
硕学通儒 |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
礼尚往来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
助纣为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
揆情审势 | 清·陈炽《<盛世危言>叙》:“我恶西人,我思古道,礼失求野,择善而从,以渐复虞、夏、商、周之盛轨,揆情审势,旦暮之间耳。” |
思患预防 | 《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
单夫只妇 | 北朝·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红花蓝花栀子》:“当有小儿童女百十余群,自来分摘,正须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单夫只妇,亦得多种。” |
色胆迷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吴氏经过儿子几番道儿,也该晓得谨慎些,只是色胆迷天,又欺他年小,全不照顾。” |
看人眉睫 | 《北史 崔亮传》:“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
风檐寸晷 |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然七义五策皆似太多,风檐寸晷,力不能办,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
振鹭充庭 | 西汉·扬雄《剧秦美新》:“振鹭之声充庭,鸿鸾之党渐阶。” |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汤镇台道:且不要管他,‘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
同文共规 | 南朝·梁·江淹《恨赋》:“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
乘机应变 | 明·许自昌《水浒记·谋成》:“乘机应变,料难逃漫天圈套,管教似探囊取寄,使人绝倒。” |
一剑之任 | 《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 |
秋毫勿犯 | 《北史 隋纪下 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
参武错纵 | 明·唐顺之《与万思节主事书》:“活数者如揲耆求卦之初,参武错纵而阴阳未分者也。” |
丢盔抛甲 |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