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公好义的成语故事


急公好义

拼音jí gōng hào yì

基本解释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出处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使急公好义者信从,而吝啬顾钱者不得不听。”


暂未找到成语急公好义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急公好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别财异居 《宋史 太祖纪二》:“癸亥,诏: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
牛刀小试 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移日卜夜 清 钱谦益《黄埔及六十寿序》:“清歌妙舞,移日卜夜。”
文理不通 《旧五代史·选举志》:“况此等多不究义,唯攻帖书,文理既不甚通,名第岂可妄与?”
流连忘反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5回:“人君之宴乐有常,未闻流连忘反。”
人事不知 《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守死善道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近在眉睫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狗续貂尾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张罗》:“杀人献媚,情甘狗续貂尾。”
发聋振聩 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发聋振聩。”
首施两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自作多情 沈从文《八骏图》:“得到那个短信时,达士先生看了看,以为这一定又是一个什么自作多情的女孩子写来的。”
竖子不足与谋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餐风宿露 元 杨暹《西游记》第五本第20出:“师父力多般,餐风宿露忙投窜,宵衣旰食无撺断,受驱驰百万端。”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痴男怨女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眩目惊心 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以古喻今 《北史 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握炭流汤 《文选·陆倕<石阙铭>》:“流汤之党,握炭之徒,守似藩篱,战国枯朽。”
心长发短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不便之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54回:“阿珠要自己去劝,毕竟有好些不便之处,亦不敢上楼。”
漫藏诲盗 《易 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斑衣戏彩 《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
依阿取容 宋·欧阳修《〈归田录〉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
通人达才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