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收勒折的成语故事

拼音fú shōu lè shé
基本解释用强迫手段额外征收。
出处清·冯桂芬《江苏减赋记》:“意甚决,是将奉旨浮收勒折矣。”
暂未找到成语浮收勒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浮收勒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难兄难弟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
勤能补拙 | 宋 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
遁迹匿影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七》:“但诸公皆不知用兵,闻贼至则盛怒而出,一有败衄则退然沮丧,遁迹匿影唯恐不密。” |
海北天南 |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
好女不穿嫁时衣 | 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
凝瞩不转 | |
煞有介事 | 宋 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
平步登天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滞色已开,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
于今为烈 | 鲁迅《华盖集 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 |
一概而言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
劫富济贫 |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25回:“ 劫富济贫,自张一帜。” |
足高气扬 | 《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
梯山栈谷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论》:“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
客客气气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
仰之弥高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治乱安危 | 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
悉听尊便 |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那同志忿极而去,亦声言,‘悉听尊便,自寻活路。’” |
千金敝帚 | 宋 苏轼《次韵秦观秀才将入京应举》诗:“千金敝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
睹景伤情 | 明·汤显祖《还魂记·惊梦》:“今日杜丽娘有些饶幸也。偶到后花园中,百花开遍,睹景伤情,没兴而归。” |
负材任气 | 《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
煎膏炊骨 | 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监司昨日兴常例,煎膏炊骨民无计。” |
黄衣使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
俯拾地芥 | 《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
被苫蒙荆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乃吾祖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
顺口谈天 | 朱自清《择偶记》:“听差原只顺口谈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