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相悖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n xíng xiāng bèi
基本解释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暂未找到成语言行相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行相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在此一举 | 《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
目眩心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 |
公才公望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慢条斯理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
争风吃醋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月香好副嘴脸,年已长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见得。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 |
老当益壮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吃闭门羹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 |
老鼠见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 |
拨乱返正 | 宋·李纲《上皇帝封事》:“拨乱返正,以图中兴。” |
细针密线 | 朱自清《山野掇拾》:“世界上原有两种人:一种是大刀阔斧的人,一种是细针密线的人。” |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国太曰:‘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 |
冰魂素魄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
安于磐石 | 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
袖里藏刀 | |
半死半生 |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
尺壁寸阴 | 《淮南子 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间得而易失也。 |
提心在口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
芝艾同焚 | 《宋书·沈攸之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敌,何陈能坚?……芝艾同焚,悔将何及!” |
幺麽小丑 | 《明史·杨涟传》:“何为受制幺麽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莫必其命?” |
四冲六达 | 宋·陈师道《徐州学纪》:“徐地东近齐鲁,北属赵魏,南引江淮,西通梁宋,四冲六达之郊,南北之亢颈也。” |
百年大业 | |
以酒解酲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
乘车戴笠 | 晋 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
歃血为誓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7卷:“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 |
罪不及孥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然罪不及孥,只是我死之后,无路可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