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节把钺的成语故事


杖节把钺

拼音zhàng jié bǎ yuè

基本解释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权力的象征;钺: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权力,掌握很大的兵权。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


暂未找到成语杖节把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杖节把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痛不欲生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祝哽祝噎 汉 贾山《至言》:“然而养三老于太学,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噎在前,祝哽在后。”
圆凿方枘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
出污泥而不染 宋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成千上万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他看着那乌克斋、邓和公这班人,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扬名显姓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赍发呵与那个薄弱书生,兀的不扬名显姓,光明动朝廷。”
和睦相处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不分皂白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情不自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瑞云》:“过一二日,情不自已,修贽复往。”
一无所长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胜未有所闻,是先生于文武一无所长也。”
仁心仁术 《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推陈致新 《东坡帖》:“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
一文不值 明 毕魏《三报恩 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死有余诛 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臣等虽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其为尸素,死有余诛。”
谬悠之说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两不傥。”
说短道长 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羲皇上人 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草靡风行
诛心之论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虽有搞暴
一股脑儿 曾朴《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盐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脑儿都倒翻了。”
转愁为喜 明 陆采《怀香记 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捐躯殉国 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