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顾不暇的成语故事


自顾不暇

拼音zì gù bù xiá

基本解释自己顾自己还来不及(顾:照顾;暇:空闲)。多指无法照顾别人。

出处《晋书 刘聪载记》:“彼方忧自固,何暇来耶!”


自顾不暇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季桓子刚死,季府乱成一片,自顾不暇,根本不会去救火。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顾不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林下风致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笑比河清 《宋史 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打圆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2回:“现在是你出来打圆场,我决不敲他的竹杠,只要他把从前七八年的用度算还了我,另外再找补我几吊银子。”
出淤泥而不染 宋 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七老八十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天女散花 《维摩经 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玉树临风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千岩万谷 宋·吴自牧《梦梁录》:“宫有五洞交扃,九峰回挹千岩万谷,秀聚其中。”
发蒙振聩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蒙振聩。”
亹亹不倦 南朝·梁·钟嵘《诗品》:“音韵铿锵,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饶有风趣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韩燕来觉着山地里春天不但来得早,而且饶有风趣。”
淡水交情 《庄子 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一统天下 《公羊传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攀今揽古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你这般攀今揽古,分甚枝叶?我根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此起彼落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
祸福相依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藕断丝不断
看风使船 《西湖佳话 断桥情迹》:“老娘是个走千家,踏万户,极聪明的人,须看风使船,且待他口声如何。”
恶语伤人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洪州法昌倚遇禅师》第43卷:“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知命之年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置之不问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圣上置之不问。”
仰息他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
橡饭菁羹 《梁书·安成王秀传》:“或橡饭菁羹,惟日不足;或葭墙艾席,乐在其中。”
天清气朗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