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襦纨绔的成语故事


绮襦纨绔

拼音qǐ rú wán kù

基本解释襦:短衣;绔:裤子。用绸缎作衣裤。代指富贵子弟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袴之间,非其好也。”


暂未找到成语绮襦纨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绮襦纨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地丑德齐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倒持泰阿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锦上添花 宋 黄庭坚《了了庵颂》:“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
鱼与熊掌 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不管三七二十一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鸟语花香 宋 吕本中《庵居》诗:“鸟语花香变夕阴,稍闲复恐病相寻。”
有恃无恐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齐候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
小德出入 《论语 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朱衣象笏 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燕巢幕上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熊罴叶梦 《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目不邪视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滑天下之大稽 鲁迅《花边文学 小品文的生机》:“不但唱工,单是黑头涎脸扮丑脚,丑脚挺胸学黑头,戏场上只见白鼻子的和黑脸孔的丑脚多起来,也就滑天下之大稽。”
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大智若愚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大声疾呼 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味如鸡肋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颠颠倒倒 《朱子全书》卷六:“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没顿放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彼此夙缘,颠颠倒倒,皆非偶然也。”
垂名竹帛 《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红日三竿 《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鼎铛有耳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杳无踪迹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
箕裘相继 明·无名氏《精忠记·赏春》:“愿百年奕叶传芳,好儿孙箕裘相继。”
别有企图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3章:“他拦住她,心里已经别有企图。”
千古一律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记·敬王》:“杀子产,谤仲尼,千古一律,何足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