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山学海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o shān xué hǎi
基本解释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暂未找到成语道山学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道山学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秽德垢行 | 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
仁者能仁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
高处不胜寒 |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改邪归正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瞬息万变 | 宋 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 |
眼去眉来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说与你个聪明的奶奶,送春情是这眼去眉来。” |
触目惊心 |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轻尘栖弱草 | 汉·刘向《列女传》:“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耳,何至辛苦乃尔!” |
林下风范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
柳骨颜筋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 |
六出纷飞 | 汉·韩婴《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
进退损益 | 南朝·宋·慧琳《武丘法纲法师诔》:“来不濡足,去不绝……进退损益。” |
以言举人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
沈腰潘鬓 | 南唐 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
潘杨之睦 | 晋·潘岳《杨仲武诔》:“潘杨之穆,有自来矣。” |
不揣冒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晚生还有一句话,不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议。” |
逍遥自在 | 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远眺》:“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
菩萨心肠 | 《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 |
高才大学 | 晋·葛洪《抱朴子·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 |
椎胸跌足 | 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三折:“蚩蚩蚩碎俺姻缘簿,忽刺八掘断俺前程路,空没乱椎胸跌足,揉腮瞪目。” |
寄豭之猪 | 《史记 秦始皇本纪》:“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司马贞索隐:“豭: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猪也。” |
捶床捣枕 | 《捉鬼传》第七回:“风流鬼无奈……这一晚捶床捣枕,翻来翻去,如何睡得着。” |
蟠龙卧虎 |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
嫠纬之忧 | 宋·文天祥《癸亥上皇帝书》:“臣何敢追尤往事,上渎圣聪,独方来计,则嫠纬之忧,不能忘情焉。” |
构怨伤化 | 东汉·班固《汉书·平帝纪》:“苛暴吏多拘系犯法者亲属妇女老弱,构怨伤化,百姓苦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