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妈妈的成语故事


婆婆妈妈

拼音pó pó mā mā

基本解释形容人动作琐细,言语罗唆。也形容人感情脆弱。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宝玉,你忒婆婆妈妈的了。”


婆婆妈妈的典故

秦钟上学给姐姐秦可卿惹事,害得她大病一场,王熙凤带贾宝玉等前去看望秦可卿。秦可卿说了一些悲观的话,宝玉在那里泪流满面,凤姐骂宝玉太婆婆妈妈了,这样会给病人带来不好的影响。贾蓉立即过来解围,并拉宝玉去会芳园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婆婆妈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反面无情 明 邵璨《香囊记》:“他也是一个君主,恐怕反面无情,那时节悔之晚矣!”
触类而通 《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穷途末路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如今是穷途末路,举目无依。”
杯水车薪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不成方圆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天下太平 西汉 戴圣《礼记 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内顾之忧 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走火入魔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
同恶相救 《晋书·吕光载记》:“晃、穆共相唇齿,宁又同恶相救,东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
耳聋眼花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重义轻生 《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
树碑立传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朋党之争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传杯换盏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说着,家人摆上酒来,三个人传杯换盏,吃到半酣。”又第二九回:“传杯换盏,吃到午后。”
水晶灯笼 宋 范镇《东斋记事补遗》:“刘随待制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晶灯笼。”
穷泰极侈 东汉·班固《西都赋》:“历十二年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
指画口授 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齐纨鲁缟 唐·杜甫《忆昔》:“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割襟之盟 《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抚髀长叹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不觉抚髀长叹道:‘事皆前定,……安能久于人世乎!’”
赃秽狼藉 《古今小说 沉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成龙配套 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以蛋碰石 郑振铎《桂公塘》:“没有什么,该镇定些,他们决不敢拿我怎么样的,此刻万事且须容忍,以蛋碰石,必然无幸!”
兼功自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