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丝半缕的成语故事


半丝半缕

拼音bàn sī bàn lǚ

基本解释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出处清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暂未找到成语半丝半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半丝半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高高兴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且说薛姨妈闻知湘莲已说定了尤三姐为妻,心中甚喜,正是高高兴兴要打算替他买房子,治家伙,择吉迎娶。”
张口结舌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百举百全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得意不宜再往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回:“包公摇头道:‘得意不宜再往,待我细细思索便了。’”
月没参横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
朝朝暮夕
吊死问生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苦。”
无风起浪 唐 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英雄好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
死有余辜 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束身自好 《后汉书·卓茂传》:“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不欺室漏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3回:“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
逸兴云飞 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确确实实 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现在不但对于和平谈判毫无建树,而且确确实实地是在不断地节外生枝。”
哄动一时 曾朴《孽海花》第32回:“从此芳名大震,哄动一时,窟号销金,城开不夜,说不尽的繁华热闹。”
口惠而实不至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行亏名缺 明·高则诚《琵琶记·丞相发怒》:“自小攻读,从来知礼,忍使行亏名缺。”
发踊冲冠 宋·徐爰《旄头说》:“臣谓壮士之怒,发踊冲冠,义取於此。”
婴城自守 明·归有光《送太仓熊侯之任光州序》:“一旦倭奴来海外,吏非素备,婴城自守,惴惴不能保。”
扑心扑肝
细大无遗 宋·曾巩《祭亡妻晁氏文》:“我扶我翼,共处穷羁,锄荒补漏,细大无遗。”
玉树盈阶 清·张岱《孙忠烈公世乘序》:“五世后且玉树盈阶,方兴未艾。”
瘴乡恶土 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三折:“有知己者荐为端州巡官,念瘴乡恶土,实不愿行。”
趁人之危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翥凤翔鸾 明梁辰鱼《浣纱记 演舞》:“舞所以导人沉滞,故春风起于筵上,夜有聚于楼头,古有翥凤翔鸾,萦尘集羽,折腰翘袖,《激楚》《阳阿》,俱要俯仰应声,抑扬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