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遁离俗的成语故事


飞遁离俗

拼音fēi dùn lí sú

基本解释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七启》:“隐居大荒之庭,飞遁离俗。”


暂未找到成语飞遁离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飞遁离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偶变投隙 宋·秦观《谢王学士书》:“每观今时偶变投隙之士,操数寸之管,书方尺之纸,无不拾取青紫为宗族荣耀。”
外厉内荏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广开贤路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四折:“圣天子思求良辅,下弓旌广开贤路。”
饿虎逢羊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白袷蓝衫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甘之如荠 《晋书 刘沈传》:“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葅醢之戮,甘之如荠。”
张王李赵 《梁书·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槊血满袖 唐·刘知畿《史通·模拟》:“至王劭《齐志》,述高季式破敌于韩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归,槊血满袖’。”
弄假成真 宋 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不看僧面看佛面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
大德不酬 明·吴麟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
乘隙捣虚 金·王若虚《送王士衡赴举序》:“恐乘隙捣虚,瑕者毕坚,而胜负之势未可料也。”
画饼充饥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长篇累牍 清 黄宗羲《陈令升先生传》:“高会广座,有所征引,长篇累牍,应口吟诵。”
心惊胆落 宋·欧阳修《祭苏子美文》:“人有遭之,心惊胆落,震汗如麻。”
阔步高谈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殊形诡状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鲜衣美食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七:“德称此时虽然借寓僧房,图书满案,鲜衣美食,已不似在先了。”
枯槁之士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痛湔宿垢 明 张居正《请戒谕群臣疏》:“朕方嘉与臣民会皇极之路,尔诸臣亦宜痛湔宿垢,共襄王道之成。”
蝇声蛙噪 清·钱谦益《<范玺卿诗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噪,追配古人,俪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
转败为成 《云笈七签》卷九:“径直易行,由之得进,常通不塞,正以治邪,转败为成,经纬相会也。”
不辨龙蛇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避嫌守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金帛珠玉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其气非金帛珠玉也,不可求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