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修a>成语词典稂不稂莠不莠稂不稂莠不莠的故事

稂不稂莠不莠的成语故事


稂不稂莠不莠

拼音láng bù láng yǒu bù yǒu

基本解释既不象稂,也不象莠。比喻不成材,没出息。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人生世上,难得的是这碗现成饭,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几时。”


暂未找到成语稂不稂莠不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稂不稂莠不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引狼入室 元 张国宝《罗李郎》:“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得蛐蜒钻耳朵。”
不可同日而语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重气轻身 唐·张说《巡边在河北作》诗:“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磧路何为尔,重气轻身知许国。”
进善惩恶 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自立门户 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边尘不惊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探玄珠 《叔苴子·外编》:“昔人闻赤水中有玄珠也,相与沐而探之。”
万绪千头 三国 魏 曹植《自诫令》:“机等吹毛求疵,千端万绪,然终无可言者。”
日近长安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生桑之梦 晋·陈寿《益都耆旧传》:“何祗梦桑生井中。赵真占曰:‘桑非井中之物,桑字四十八,君寿恐不过此。’祗年四十八而卒。”
阅人多矣 《旧唐书·房玄龄传》:“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
买卖不成仁义在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衣紫腰黄 明 谢谠《四喜记 帝阙辞荣》:“谁不愿衣紫腰黄,还须虑同袍中伤。”
柏舟之誓 《诗经 鄘风 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心如刀锯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二折:“不刺则俺这歹名儿怎地了,惊急列心如刀锯,颤笃速身如火燎。”
继继承承 唐 韩愈《平淮西碑》:“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
作牛作马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韶州云门山爽和尚》:“问‘受施主供养将何报答?’师曰:‘作牛作马。’”
山崩海啸 宋·周密《癸辛宋识前集·炮祸》:“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含垢忍耻 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死样活气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宁可向泼刺的妓女立正,却不愿意和死样活气的文人打棚。”
椿萱并茂 庄周《庄子 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无奈我何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4回:“我主意拿的老老的,你纵有通天本领,也无奈我何。”
上溢下漏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高下在手 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争,宁亟去,无苟徇,亦以此见排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