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山闷海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óu shān mèn hǎi
基本解释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暂未找到成语愁山闷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愁山闷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秋扇见捐 | 汉 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暗中摸索 | 唐 刘餗《隋唐嘉话》中卷:“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着,亦可识之。’” |
旦夕之危 |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
天行时气 |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
马牛襟裾 |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
还乡昼锦 |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
高飞远遁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
锦囊佳句 | 唐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
通时达务 |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
蚁穴坏堤 | 清 钱谦益《向言下》之五:“蛇螫断腕,蚁穴坏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汉者也。” |
一无所能 |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
变生肘腋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经久不衰 | 孙犁《谈作家素质》:“而且有了特定的扮演者,遂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经久不衰,成为最大众化的形象。” |
日暖风恬 | 唐·钱起《山中酬杨补阙见访》诗:“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辟萝垂。” |
秉旄仗钺 | 《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
旬输月送 | 《旧唐书·杨炎传》:“百姓受命而供之,沥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休息。” |
贵手高抬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望乞公子贵手高抬,开一线之恩,饶他们去罢。” |
指顾间事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这时奉系军阀老巢的攻破,郭部亦操左券,只是指顾间事了。” |
遭倾遇祸 |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王逸注:“言己遭倾危之世而遇患祸,不可复救,故长叹歔欷而涕滂流,不可止也。” |
抚髀兴嗟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96回:“急得宗祥抚髀兴嗟,非常侘傺。” |
逢时遇节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五回:“逢时遇节,俱赏金银。” |
施仁布恩 | 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刘皇叔施仁布恩,爱惜军卒养下民。” |
西河之痛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
良金美玉 | 《新唐书 文艺传上 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