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为谋的成语故事


不相为谋

拼音bù xiāng wéi móu

基本解释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相为谋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闲居起来,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相为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艰难险阻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平分秋色 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大相径庭 庄周《庄子 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有利可图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图,可否即允照办。”
破绽百出 宋 李侗《李廷平集 答问下》:“却回头看释氏之书,渐渐破绽百出。”
人己一视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此正无意于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
偿其大欲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寇原欲在中国求偿其大欲,但中国的长期抵抗,将使日本帝国主义本身走上崩溃的道路。”
拨乱返正 宋·李纲《上皇帝封事》:“拨乱返正,以图中兴。”
得鱼忘筌 庄周《庄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擐甲挥戈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亢龙有悔 《周易 乾》:“上九,亢龙有悔。”
紫髯如戟
龙威燕颔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阿文成公》:“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
呆如木鸡 《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天理昭昭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论语 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
举措不定
赫赫魏魏 唐·欧阳詹《回鸾赋》:“神其精而杰其质兮,赫赫魏魏以昂昂。”
驻红却白
蜩螗羹沸 梁启超《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蜩螗羹沸,而彼一无所闻焉。”
执两用中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赏功罚罪 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陟岵瞻望 《诗经 魏风 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侯门如海 唐 崔郊《赠女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自僝自僽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到如今夫妻情,父子恩,都作了一笔勾,落得个自僝自僽。”
摇首吐舌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良久,乃摇首吐舌道:‘长公子太不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