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之鱼的成语故事

拼音tūn zhōu zhī yú
基本解释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出处《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暂未找到成语吞舟之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吞舟之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宝刀未老 |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
操纵如意 | 文秉《先拔志始》上卷:“所以太阿下移,而忠贤辈得以操纵如意也。” |
风行电扫 | 《隋书·韦洸传》:“公鸿勋大业,名高望重,率将戎旅,抚慰彼方,风行电扫,咸应稽服。” |
暗绿稀红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归田》:“况当残春初夏之时,正值暗绿稀红之候,顿起愁绪,怎生消闷怀?” |
罚不当罪 | 先秦 荀况《荀子 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歙漆阿胶 | 《剪灯余话 田洙遇薛源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
谆谆诰诫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云南护国起义》:“各省长官,皆能力保治安,军人尤深明大义,均任守卫地方之责,务望各以爱国勤勉,恪尽厥职,用副予视民如伤,谆谆诰诫之至意。此令。” |
吊古伤今 | 南朝·梁·简文帝《悔赋》:“铺究前史,吊古伤今。” |
奇正相生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
尺缕斗粟 | 清·汪琬《新修至德庙碑》:“后世礼教既废,锥刀之末,尺缕斗粟之微,靡所不争。” |
讬于空言 | |
意气高昂 | |
满目青山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十卷:“禅师愿达南泉去,满目青山万万秋。” |
明目达聪 | 《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
绕脖子 | 冯骥才《铺花的歧路》:“算了,我不和你绕脖子了。” |
状貌不及中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
枝附叶着 | 《文选 班固〈答宾戏〉》:“方今大汉洒埽群秽,夷险芟荒……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太和,枝附叶着。” |
爱口识羞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 |
清都紫府 | 宋·张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为老母》词:“莫问清都紫府,长教绿鬓朱颜。” |
一跌不振 | 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房次律为宰相,当中原始乱时,虽无大功,亦无甚显过,罢黜盖非其罪。一跌不振,遂至于死。” |
丰标不凡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有个闻舍人,下在本店,丰标不凡,愿执箕帚。” |
骨肉团圞 | 明·谢谠《四喜记·琼英入宫》:“骨肉团圞乐正浓,一封丹诏实相从,恩承淑女荣非愿,割爱双亲恨怎穷。” |
朱云折槛 | |
重三迭四 | |
嘴清舌白 |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