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成铁的成语故事

拼音diǎn jīn chéng tiě
基本解释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
点金成铁的典故
宋朝时期,王安石很欣赏南朝梁国诗人王籍的《入若邪溪》诗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两句,在自己的《钟山绝句》中袭改为“一鸟不鸣山更幽”,并向黄庭坚吹嘘。黄庭坚认为王安石这样一改就是点金成铁之作。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点金成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严阵以待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
明争暗斗 |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
欲说还休 | 宋·辛弃疾《丑奴儿》词:“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生寄死归 | 《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
顿开茅塞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弸中彪外 | 汉·扬雄《法言·君子》:“或问:‘君子言则成文,动则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也。’” |
言高旨远 | 《宋史·田锡传》:“《六经》则言高旨远,非讲求讨论,不可测其渊深。” |
冷言冷语 |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
酣声如雷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7回:“各去睡了,不多时,酣声如雷。” |
宿弊一清 | 《清史稿·林则徐传》:“吴中洊饥,奏免逋赋,前在籓司任,议定赈务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 |
言之有据 | |
岿然不动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
无风生浪 |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第11卷:“山内差役多客民充当,无风生浪,遇棚民有事,敲骨吸髓,弁兵附和为奸。” |
直而不挺 |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讪。” |
背黑锅 | 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你们也真傻!何苦替他们两人背黑锅?” |
像煞有介事 | 鲁迅《二心集 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
弥天大祸 | 元 无名氏《盆儿鬼》:“这都是你不合自揽着这场弥天大祸。” |
缘情体物 |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
以身试险 | 《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
无偏无颇 | 汉·王符《潜夫记·释难》:“无偏无颇,亲疏同也。” |
魂飘神荡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吴衙内看了,不觉魂飘神荡,恨不得就飞到他身边,楼在怀中。” |
弃旧换新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
名缰利索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
与物无竞 | 《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
留中不出 | 唐·元稹《唐穆宗文惠皇帝戒励风俗德音文》:“留中不出之请,益发其阴私;公论不容之词,实生于朋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