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心遂意的成语故事

拼音kuài xīn suì yì
基本解释犹言称心如意。
出处《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炉户》:“恨不得从半空中将之推一把头发揪在跟前,生生的咬嚼下肚,方得快心遂意。”
暂未找到成语快心遂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快心遂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惊心动魄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远走高飞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
去故纳新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
夜郎自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
扬风扢雅 |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而声气所届,希风附响者,如恐不及。” |
白衣宰相 | 《新唐书 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
枯鱼病鹤 | 明·高濂《玉簪记》:“似枯鱼病鹤,空怀霄汉,挨着寒鸡茅店。” |
自得其乐 | 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
星驰电发 | 北魏·高允《北伐颂》:“跃马裹粮,星驰电发。” |
临敌卖阵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四折:“因为你两军对垒,临敌卖阵,敕旨教斩了你哩!” |
粗声粗气 |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1回:“用枪指着他,粗声粗气地说:‘狗汉奸,你糟害老百姓,杀咱八路军,咱们县上批准了,今天执行你。’” |
孔孟之道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
青枝绿叶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
暗度金针 | 见唐·冯翊子休《桂苑丛谈·史遗》。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 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畅行无阻 |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铲除这两方面的祸根,才能使党在团结全党同志和团结全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畅行无阻。” |
更长漏永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我为你呵挨了些更长漏永,受了些裘寒枕冷。” |
旧调重弹 | 朱自清《回来杂记》:“北平早就被称为‘大学城’和‘文化城’,这原是旧调重弹,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 |
恨相见晚 | 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
以古喻今 | 《北史 长孙嵩传》:“昔叔孙辞沃壤之地,萧何就穷僻之乡,以古方今,无渐曩哲。” |
极目四望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
衡门圭窦 | 清·汪琬《答安轩记》:“衡门圭窦之屋亦可以居。” |
推诚相见 | 《北齐书 慕容绍宗传》:“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猜阻,横生此言。” |
短中取长 | 明 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
悄无人声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6回:“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