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文身的成语故事


被发文身

拼音pī fà wén shēn

基本解释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暂未找到成语被发文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被发文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背腹受敌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淮兵断正阳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一窍不通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人去楼空 唐 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如是我闻 《佛地经论》一:“如是我闻者,谓总显己闻,传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闻如是。”
长生不灭 元·贾仲文《金童玉女》第一折:“你二人跟我出家,长生不灭。”
行号卧泣 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本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天不憗遗一老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憗遗一老,俾守我王。”
束手束脚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按照法律办事,不等于束手束脚。”
兼容并包 西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殷鉴不远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层峦迭嶂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此则层峦迭嶂,与江势争雄峭。
女织男耕 宋 罗泌《路史 后纪十二 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
揎拳裸臂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先把棺木放在一门厢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玉英姊妹走开。”
谩不经意 明·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事疏》:“今谓皇上谩不经意,一切委之于臣,何其敢于厚诬皇上邪?”
顾犬补牢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口呆目钝 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若有所丧 《淮南子 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
上梁不正下梁歪 晋 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
万古流芳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偃革尚文 《新唐书·萧俛传》:“穆宗初,两河底定,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遂议太平事,以为武不可黩,劝帝偃革尚文。”
抓乖弄俏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六回:“沙僧道:‘莫争讲,这里不是那抓乖弄俏之处,且进去!且进去!’”
违利赴名 汉·王充《论衡·答佞》:“上世列传,弃宗养身,违利赴名,竹帛所载。”
终天之慕 南朝·梁·沈约《为齐竟陵王解讲疏》:“终天之慕,不续于短年,欷报之诚,思隆于永劫。”
烟蓑雨笠 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清和平允 《晋书·齐献王攸传》:“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