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露斤斧的成语故事


不露斤斧

拼音bù lù jīn fǔ

基本解释斤:斧头。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形容精巧自然。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巧匠施工,不露斤斧。”


暂未找到成语不露斤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露斤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路风尘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物是人非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立命安身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肩摩毂接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肩摩毂接,竞爽一时,殆古今所罕也。”
随物赋形 宋·苏轼《画水记》:“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流离颠顿 宋·曾巩《永兴尉章佑夫人张氏墓志铭》:“维能顺其性,所以居流离颠顿之间,而不为悲哀愁忧乱其志也。”
闷胡卢 鲁迅《彷徨·肥皂》:“这是什么闷胡卢,没头没脑的。”
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无所施其技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奴仆》:“虽狡狯,与李成寸步不离,他亦无所施其技。”
炳炳麟麟 汉·扬雄《剧秦美新》:“帝典阙者已补,王纲弛者已张,炳炳麟麟,岂不懿哉!”
稳步前进 毛泽东《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大家要团结起来,划清敌我界限,使我们的国家稳步前进。”
牵丝攀藤 唐弢《尺素书》:“出版过有关鲁迅的书籍,而后牵丝攀藤,将自己打扮成独一无二的‘鲁迅专家’。”
报应不爽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四回:“男男女女,人千人万,那一个不说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
诗云子曰 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挨肩擦膀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舒着手往我怀里摸甚么?”
恼羞变怒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慌手忙脚 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飞沙走砾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非请莫入
国安民泰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高尚娴雅
争先士卒 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远见明察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补偏救弊 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
嘿然不语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夷吾嘿然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