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迹埋名的成语故事

拼音biàn jì mái míng
基本解释迹:痕迹,踪迹。改变行踪,隐蔽姓名。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都归欲界,轻财任侠,也属微尘,虽已变迹埋名,还要弃家访道。”
暂未找到成语变迹埋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变迹埋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闭月羞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
通风讨信 | 明·沈鲸《双珠记·京邸叙亲》:“宫城中不比民家,虽皇后贵妃,难与父母往来,况宫女禁闭在内,谁能通风讨信。” |
气吞湖海 |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荦荦大端 | 《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
恶事传千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十变五化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
闲情逸志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4回:“要知世间好事甚多,谁有那些闲情逸志去做。” |
说古谈今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只待要说古谈今,寻山问水,傍柳穿花;那里也修身正己,利民润物,治国齐家。” |
上方宝剑 |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乃至坐着小轿车来‘御驾亲征’、拿着‘上方宝剑’(某大人物开的条子)来当场‘宣谕’。” |
九回肠断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
二罪俱罚 |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
青肝碧血 | |
虎尾春冰 | 《尚书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一寒如此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
一波万波 | 宋·范成大《题请息斋》诗之八:“冷暖旧雨今雨,是非一波万波。” |
年高有德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只是要几个年高有德的老儿,陪我师父清坐闲叙。” |
拔了萝卜地皮宽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
一雕双兔 | 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
吊民伐罪 | 《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
寻幽探胜 | 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
滚鞍下马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
吐哺辍洗 |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 |
旱魃为灾 |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又今旱魃为灾,濒河人迹所至之处,禾稼仅有存者。” |
不屑毁誉 | 《后汉书 马廖传》:“尽心纳忠,不屑毁誉。 |
不服水土 |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