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懒散散的成语故事

拼音lǎn lǎn sǎn sǎn
基本解释指人懒惰散漫。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公坊披着件夏布小衫,踢着鞋在卧室里懒懒散散地迎出来道:‘什么独乐不独乐的乱喊?’”
暂未找到成语懒懒散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懒懒散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光前裕后 |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无时刻而不系念。” |
金蝉脱壳 | 元 马致远《任风子》第四折:“天也,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 |
半生不熟 | 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
有条有理 | 《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
摇头晃脑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第四十八卷:“教渠拽耙牵犁,直是摇头摆脑。” |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 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
十字街头 | 元 无名氏《村乐堂》:“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这公事不虚诳。” |
漫不经意 | 郭沫若《文艺论集 <瓦特 裴德的批评论>》:“有时不能莹然彻底而变化,好像漫不经意地在四处爆发着一个优美的结晶。” |
积德累功 | 三国·魏·高贵乡公《改元大赦诏》:“宣力之佐,比积德累功,忠勤帝室。” |
调剂盐梅 |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
夫负妻戴 | 相传春秋时,楚狂接舆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请为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其妻以为君命不从非忠,从之又违义。于是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见汉·刘向《列女传·楚接舆妻》。 |
天差地远 | 鲁迅《<准风月谈>前记》:“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 |
一无所求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要我给她遮掩个门户;此外一无所求。” |
趁火抢劫 | 郭沫若《尚儒村》:“兵队来了,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 |
君子不夺人之好 | 元·马致远《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我这里劝着道着他不采分毫,别人的首级他强要,他小心儿不肯自量度,可不道君子不夺人之好。” |
割地求和 | 《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
低首下心 | 唐 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
沉心静气 | 瞿秋白《文艺杂著·荒漠里》:“我走着不敢说疲乏,我忍着不敢说饥渴;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
一家之作 | 《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
危言覈论 | |
精禽填海 | 梁启超《新罗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闻而堕泪。” |
怒气冲霄 | 明·无名氏《精忠记·赴难》:“我怒气冲霄,恨秦桧专权宠。” |
龙阳之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原来薛蟠自来王夫人处住后,便知有一家学,学中广有青年子弟,不免偶动了龙阳之兴,因此也假来上学读书。” |
杯残炙冷 | 宋·陆游《题少陵画像》诗:“杯残炙冷正悲辛,仗内斗鸡催赐锦。” |
存荣没哀 | 汉·蔡邕《陈太丘碑文》:“斯可谓存荣没哀,死而不朽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