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芝常生的成语故事

拼音lán zhī cháng shēng
基本解释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出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注引:《礼年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兰芝常生。”
暂未找到成语兰芝常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兰芝常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痛不欲生 |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进退出处 |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 |
做张做智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回头一看,见丈夫手忙脚乱,做张做智,老大疑惑。” |
窥见一斑 | 《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
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膝语蛇行 |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事,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
精神百倍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想罢,取下玉牌,把朱草从根折断,齐放掌中,连揉带搓,果然玉已成泥,其色甚红。随即放人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 |
含恨九泉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只因去寻吴瑞庵,遂被功名耽延岁月,归来迟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
通都大埠 | 燕斌《<中国新女界杂志>发刊词》:“近年以来,朝野上下,始从事于女子教育问题,通都大埠之间,女校相继成立。” |
鸱张门户 |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余雅不喜诗坛吟社之说,大概起于前明末年鸱张门户之恶习。” |
真龙天子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们都说明朝的气数完了,真龙天子已经出世,说不定这真龙天子就是李闯王。” |
推贤进善 | 唐·苏鹗《杜阳杂编》上卷:“上亲自考试,用绝请托之门,是时文学相高,公道大振,得路者咸以推贤进善为意。” |
风檐寸晷 |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然七义五策皆似太多,风檐寸晷,力不能办,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
感恩戴义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更长漏永 |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我为你呵挨了些更长漏永,受了些裘寒枕冷。” |
融释贯通 | 清 戴名世《〈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于程朱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
唯利是视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
温良恭俭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走后门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肥私。” |
至死不悟 | 晋 葛洪《抱朴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 |
以噎废餐 | 《南史 贺琛传》:“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今不许外人呈事,于义可否?以噎废餐,此之谓也。” |
百岁之后 | 《诗 唐风 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 李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
韬光用晦 |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
共存共荣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80章:“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1)停止内战,(2)外交上采取睦邻主义,冀达共存共荣目的,(3)……” |
杜口绝舌 | 汉·焦赣《易林·否之簨》:“杜口绝舌,言为祸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