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的成语故事

拼音nèi shèng wài zhǔ
基本解释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暂未找到成语内圣外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内圣外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滚瓜烂熟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1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
不经之谈 | 晋 羊祜《诫子书》:“无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
宠辱不惊 | 《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
学非所用 | 《后汉书·张衡传》:“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
人心涣漓 | 《清史稿·锡良传》:“似是而非,财力凋敝,人心涣漓,九年立宪,终恐为波斯之续。” |
丢盔卸甲 | 元 孔学诗《东窗事犯》第一折:“唬得禁军八百万丢盔卸甲。” |
生不逢场 | 宋·刘克庄《贺新郎》词:“生不逢场闲则剧,年似龚生犹夭。” |
歙漆阿胶 | 《剪灯余话 田洙遇薛源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
变服诡行 | 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
先务之急 | |
黯然无神 | 何为《第二次考试》:“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 |
飞鹰走犬 |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闷,则除是飞鹰走犬,逐逝追奔。” |
扒耳搔腮 | 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
利析秋毫 | 《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
挹斗扬箕 | 《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 |
指手点脚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
情深一往 | 清·王晫《今世说·豪爽》:“茅名兆儒,一字雪鸿,浙江钱塘人,孤介自持,情深一往。” |
求贤如渴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
排奡纵横 | 《清史稿·髡残传》:“道济排奡纵横,以奔放胜;髡残沉着痛快,以谨严胜。” |
背信负义 | 郭沫若《笑早者,祸哉》:“我根本就没有料到,希特勒竟发狂到这样的地步,在一年以前就背信负义,开始去侵犯苏联。” |
贪财好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买卖,非为贪财好利,实为壮观孟州,增添豪侠气象。” |
诸法实相 | 《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
放屁添风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 |
被朱佩紫 | 《晋书·夏侯湛传》:“若乃群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 |
追踪问迹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陈秋碧<梧桐树>》:“阳台梦杳,苦追踪问迹,似无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