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致同归的成语故事


殊致同归

拼音shū zhì tóng guī

基本解释同“殊涂同归”。

出处《隋书·五行志》:“夫神阴阳不测,天则教人迁善。均乎影响,殊致同归。”


暂未找到成语殊致同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殊致同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骄奢淫逸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才疏志大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出谋献策 浩然《艳阳天》第十章:“弯弯绕提出这个问题,明明是给马之悦出谋献策,眼前这个笨蛋,偏偏领会不了。”
论短道长 欧阳山《苦斗》:“当着众人也对她评头品足,论短道长起来。”
同命运共呼吸
穷年累岁 宋·陈亮《传注》:“其予‘六经’之义,穷年累岁,不遗余力矣。”
悬剑空垄 《史记·吴太伯世家》:“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龙眉凤目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
涅而不淄 明·张居正《七贤咏》序:“蝉蜕于粪溷之中,皭然涅而不淄者也。”
唇干口燥 《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鲁阳回日 晋·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刘逵注:“故追述鲁阳回日之意,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删华就素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孟光桓少君得同心为匹,皆能删华就素,遂夫之高。”
胁肩低眉 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虽器不益于旦夕之用,才不周于立朝之俊,不亦愈于胁肩低眉,谄媚权右。”
铢积寸累 宋 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天步所临,云蒸雷起。”
通才硕学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
引而申之 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引而申之,以究万原。”
遗簪绝缨 《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淳于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另见《韩诗外传》卷七,王后所绝缨之事。后合二事为“遗簪绝缨”。
披沙捡金 清·汪师韩《诗学纂闻》:“‘池塘’‘园柳’之篇,‘白云’‘绿涤’之作,‘乱流’‘孤屿’之句,‘云合’‘露泫’之词,披沙捡金,寥寥可数。”
百下百着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
迟疑未决 《新五代史 前蜀世家 王建传》:“昭度迟疑未决,建遣军士擒昭度亲吏于军门,脔而食之。
杀一警百 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卓荦不群 清·黄宗羲《翰林院庶吉士子——魏先生墓志铭》:“子一风神杰出,少受学于子敬,卓荦不群。”
像心称意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一个是萧管朋友贾清夫,一个是拳棒教师赵能武。一文一武,出入不离左右。”
刮野扫地 《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扫地。”李善注:“言杀获皆尽,野地似乎扫刮也。”
万应灵药 鲁迅《花边文学 看书琐记(二)》:“不过我们中国人是聪明的,有些人早已发明了一种万应灵药,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