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武乃文的成语故事


乃武乃文

拼音nǎi wǔ nǎi wén

基本解释本用以赞誉天子之德,指其文经天地,武定祸乱。后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出处语出《书经 大禹谟》:“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


暂未找到成语乃武乃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乃武乃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倦鸟知还 晋·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休戚是同 《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无往不克 《通典·食货》:“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见危授命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挑牙料唇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又不是挑牙料唇,只待要寻争觅衅。”
宫邻金虎 汉 应劭《汉官仪》:“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邻金虎。宫邻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
钢筋铁骨 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天道好还 先秦 李耳《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从头到尾 《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死而不僵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事必躬亲 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披红戴花 二月河《雍正皇帝》第25回:“刹时间,鼓乐大作,乐声中,两个礼部来的笔帖式披红戴花,抬出了幡龙金榜。”
敢想敢说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绿暗红稀 唐 韩琮《暮春滻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志盈心满 《晋书·袁甫传》:“寿阳以西皆是中国,新平强吴,美宝皆入,志盈心满,用长欢娱。”
卖弄风情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又见金钟儿不住的卖弄风情,将全副精神都用在何公子身上,毫无一点照应到自己,那里还坐得住?”
复旧如新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好山!自是那大圣回家,这几日,收拾得复旧如新。”
拨云雾见青天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
儿童之见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景升豚犬 清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枸》:“向忧伯道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侍孕者,尚不一其人,虽尽属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忧穷民之无告矣!”
血海尸山 明·无名氏《王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好模好样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第一件,要一个人才出众,好模好样的。”
鳞次相比 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群小蛤,鳞次相比,绸缪巩固。”
尤而效之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追风摄景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