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人逸客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o rén yì kè
基本解释同“骚人墨客”。
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湖山幽境,风月遨游,实骚人逸客之常情。”
暂未找到成语骚人逸客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骚人逸客)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开门见山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
诞妄不经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释道 夷僧行法》:“按骥上此疏时,思任发已逃去不获,乃为诞妄不经之语。” |
降志辱身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
宁为鸡口,勿为牛后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虽贫士也,语云,‘宁为鸡口,勿为牛后。’岂有圣门弟子,贪纨袴之膏粱,而乱朝廷之名教者乎!” |
秋毫之末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詈夷为跖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
收买人心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他也知道收买民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之家,四县亦如此行事。” |
沉着痛快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辩》:“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
礼崩乐坏 | 清 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小肚鸡肠 | 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
失诸交臂 | 见“失之交臂”。 |
尽收眼底 | 阿来《尘埃落定》第二章:“他们徒劳无功的努力都被我尽收眼底。” |
上和下睦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常则是户静门清,上和下睦,立计成家,众口流传。” |
积薪候燎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永宁寺》:“尔朱荣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长戟指阙,所谓穷辙拒轮,积薪候燎!” |
睹微知着 | 《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
街坊邻里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他无过是指着收生老娘和街坊邻里做证见,我已都用银子买转了,这衙门以外的事,不要你费心。” |
驰高鹜远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鹜远。” |
条贯部分 | 《弘明集·正诬论》:“佛经说天地境界,高下阶级,悉条贯部分,叙而有章。” |
同浴讥裸 | |
冥顽不化 |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本想叫你回心转意,改恶从善,不料你如此无礼,冥顽不化。” |
走花溜水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4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水的胡缠。” |
分一杯羹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返朴还真 | 《人民日报》1961.8.19:“就连那位声‘美言不信’,力主返朴还真的老聘,在他自己写《道德经》的时候,又何尝不运用精妙的语言来著书立说,可见他也并不反对真正美的文采。” |
锋芒不露 |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
觳觫伏罪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