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如指掌的成语故事

拼音làn rú zhǐ zhǎng
基本解释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其父成璧,亦异人,少为群盗,未尝读书识之无,乃古今之世代治乱,是非成败,烂如指掌。”
暂未找到成语烂如指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烂如指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拨云见日 |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我投至的见了爷爷,就是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
趋之若骛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
朝干夕惕 | 《周易 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
脚踏实地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
削铁如泥 | 明 范受益《寻亲记》:“纯钢打就,久炼成之;斩人无血,削铁如泥。” |
不堪入耳 | 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
走头无路 | 《水浒传》第五六回:“徐宁妻子并两个娅嬛,如热鏊子上蚂蚁,走头无路。不茶不饭,慌做一团。” |
云泥分隔 | 唐·白居易《伤友》诗:“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
一枕黄梁 | 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
岁不我与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
八珍玉食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三卷:“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
有一无二 | 明 姚子翼《遍地锦 劝主》:“似这等才调,也算得有一无二的了。” |
反裘负薪 |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 |
室如悬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
缘文生义 | 宋·朱熹《答吕子约·论语》:“读书穷理,须认正意,切忌如此缘文生义,附会穿穴。” |
血战到底 | 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
一鳞片爪 | 《〈王西彦小说选〉自序》:“现在重读自己这一鳞片爪时,就愈益感觉到,对那个暴风雨前的黑暗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宏伟的史诗了。” |
顺非而泽 |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学非而博,顺非而泽。” |
流移失所 | 《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
率土同庆 | 唐 白居易《贺上尊号后大赦天下表》:“臣某言:伏奉七月十三日制书,大赦天下,跪捧宣布,蹈舞欢呼,自天降休,率土同庆。” |
忿不顾身 | 《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
东跑西奔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4章:“逃难的老百姓在敌人的炮火下东跑西奔。” |
向声背实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亲,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
借古讽今 | 张抗抗《国魂》:“因为父亲曾经发表过的一部历史人物传记中赞扬了一位含冤而死的兵部尚书,被认为借古讽今。” |
蛇鼠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