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金牌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í èr dào jīn pái
基本解释金牌:宋代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的金牌。比喻紧急的命令。
出处《宋史·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十二道金牌的典故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北伐,力图恢复宋朝的国土,岳家军奋勇善战,在即将攻进汴京时,被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一天之内以十二道金牌命令撤军。岳飞深知乘胜追击绝无可能,只好撤军。回京城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十二道金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痛定思痛 |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
不骄不躁 |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
地广人稀 |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
任劳任怨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
倾国倾城 | 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雄辩高谈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却说安老爷的话,一层逼进一层,引得邓九公雄辩高谈,真情毕露。” |
鹄峙鸾停 | 明无名氏《四贤记 会母》:“看他眉儿秀,额儿峣,鹄峙鸾停一俊髦。” |
骨肉未寒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
恇怯不前 | 《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
外交词令 | 钱钟书《围城》:“辛楣自以为这个英文字嵌得非常妙,不愧外交词令。” |
蜂拥而至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远,刚要回船,前面尘头滚滚,喊声渐近,又来许多草寇。个个头戴浩然巾,手机器械,蜂拥而至。” |
老鼠过街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
召之即来 | 宋·辛弃疾《沁园春》:“麾之即去,招亦须来。” |
睹微知著 | 《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著,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
放达不羁 |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
味如鸡肋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
菜蔬之色 | 晋·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 |
顽固不化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从前在那府里,也做过一任知县,地方上的百姓,极其顽固不化。” |
遇事生端 | 《中国民间故事选·秧状元》:“他常常遇事生端,专找岔子。” |
摇吻鼓舌 | 宋·陈亮《辩士传序》:“一时鲜廉寡耻之徒往来乎其间,摇吻鼓舌,劫之以势,诱之以利。” |
求道于盲 |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
如龙似虎 |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
好事多悭 | 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悭,陡恁的千难万难。” |
掩旗息鼓 | 《明史·流贼传·张献忠》:“献忠因得与山民市盐刍米酪,收溃散,掩旗息鼓,益西走白羊山。” |
买静求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