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逸态的成语故事


高情逸态

拼音gāo qíng yì tài

基本解释高情:高雅的情致。逸态:安闲的神态。高雅的情致,安逸的神态。

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谒鲍述娇》:“资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


暂未找到成语高情逸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情逸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鉴影度形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好勇斗狠 《孟子·离娄下》:“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
落井下石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数一数二 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缓歌慢舞 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指不胜屈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泥中隐刺 元·高茂卿《儿女团圆》第四折:“莫怪他泥中隐刺,他又不曾道节外生枝。”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奚,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贵耳贱目 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骨鲠之臣 《史记·刺客列传》:“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干巴利脆
末节细行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古之所谓小人儒者,亦不过依据末节细行以自律。”
官样文章 明 沈鲸《双珠记 风鉴通神》:“官样文章大手笔,衙官屈宋谁能匹。冀得鸿胪第一传,平地雷轰声霹雳。”
积甲山齐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余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
背本就末 《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何期臣仆吴越,背本就末乎?”
放下包袱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相与为命 宋·陈亮《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夫君既没,整齐家道,母子相与为命。”
挺胸叠肚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方领圆冠 南朝·梁·何逊《七召·儒学》:“方领圆冠,金口木舌。谈章句之远旨,构纷纶之雅说。”
扪参历井 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宋·王铚《王公四六话》:“邓温伯知成都谢上表云:‘扪参历井,敢辞蜀道之难;就日望云,愈觉长安之远。’自后凡官两川者,谢表相承用此一联。”
抬脚动手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文武兼备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宇量深广 晋·潘岳《司空密陵侯郑袤碑铭》:“弘操岳峻,宇量深广。”
明并日月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轩冕相袭 《晋书·应贞传》:“自汉至魏,世以文章显。轩冕相袭,为郡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