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之师的成语故事


仁义之师

拼音rén yì zhī shī

基本解释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暂未找到成语仁义之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仁义之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困而不学 《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大胆包身 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关云长雄略盖世,赵子龙大胆包身。”
谈空说有 宋 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麾之即去 宋 辛弃疾《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城下之辱 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达人知命 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白头如新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凡胎浊骨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我和这等愚眉肉眼难相瞅,凡胎浊骨难相守。”
鼓舌摇唇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激流勇退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五章:“田福军一回来,他就激流勇退,也许会给省委造成一种他尊重上级决定,并且已改变对田福军的看法,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
一钱不直 金·元好问《晨起》诗:“多病所须惟药物,一钱不直是儒冠。”
论议风生 《宋史 陈亮传》:“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抽刀断水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遗孽余烈 宋 苏辙《唐论》:“高帝(汉高祖)之世,反者九起,其遗孽余烈,至于文景,而为淮南、济北、吴、楚之乱。”
有言在前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只是有言在前,一字也不敢开口。”
义愤填膺 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碌碌庸才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
水石清华 《宋书·隐逸传论》:“且岩壑闲远,水石清华,虽复崇门八袭,商城万雉,莫不蓄壤开泉,仿佛林泽。”
迷惑不解 老舍《鼓书艺人》二十七:“她鞠了个躬,转身慢慢走进了下场门。掌声很热烈。听众瞧着她,迷惑不解。”
捅娄子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现在你又捅出个娄子,还想煽动人心,瓦解部队。”
权倾天下 宋·魏泰《东轩笔录·吕惠卿》:“熙宁八年,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权倾天下。”
绝群拔类 明·方孝孺《畸亭记》:“杜子美、李太白,诗人之绝群拔类者也。”
箕裘堂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说父子相关切处,令人感注,似由阅历而得者,非泛作箕裘堂构语者所梦见。”
枕石漱流 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咬定牙根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李逵浑身脱剥,咬定牙根,手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