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之难的成语故事


末路之难

拼音mò lù zhī nán

基本解释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


暂未找到成语末路之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末路之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明公正气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笑比河清 《宋史 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末大不掉 唐·柳宗元《封建论》:“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铁心木肠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王介甫少时作《石榴花》……此老风味不薄,岂铁心木肠者哉。”
原璧归赵 清·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代拆代行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其时抚台请病假,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
争红斗紫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返老归童 《云笈七签》卷六九:“第二返砂,服之一两,即体和神清,返老归童。”
承颜候色 北齐 魏收《魏书 寇治传》:“畏避势家,承颜候色,不能有所执据。”
不见棺材不下泪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扞格不通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其余十八行省,那一处不是执迷不化,扞格不通呢?”
一文不值 明 毕魏《三报恩 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通达谙练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人既如此通达谙练,岂有连个礼的轻重过节儿,他也不明白的理?”
因敌为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今军无见粮,当因敌为资。”
名流巨子 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凭着个人奋斗而出人头地,不是变成百万富翁,就是当上名流巨子。”
水火不兼容 《周易 说卦》:“故水火不相逮。”
隐介藏形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遐方绝域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下陵上替 《左传 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目酣神醉 明·袁宏道《西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狗追耗子 周立波《暴风雨》第一部九:“你狗追耗子,管啥闲事?”
面目狰狞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凤骨龙姿 《云笈七签》卷四:“今视子之质,实霄景高焕,圆精重照,凤骨龙姿,脑色宝曜。”
垂朱拖紫 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祸作福阶 晋·卢谌《赠刘琨一首》:“福为祸始,祸作福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