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
基本解释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暂未找到成语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烽火连年 |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
丑声远播 |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
逸游自恣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冀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
寸草春晖 | 唐 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血脉相通 | 唐·卢氏《逸史·治针道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
风雨无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
藕断丝长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漂蓬断梗 | |
不古不今 | 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 |
仗义行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倘蒙存微命,当以捐躯保奏。” |
润笔之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
趾踵相接 |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此外握风气之权者,为书院山长,为蒙馆学究,车载斗量,趾踵相接。” |
调脂弄粉 | 宋·李颀《古今诗话》:“徐仲雅李九皋俱善诗。徐诗富艳,李多用事。李谓徐曰:‘公诗如美女善调脂弄粉。’徐曰:‘公诗乃鬻冥器者,乃垛叠死人耳。’” |
绵绵瓜瓞 | 《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
辙环天下 | 唐·韩愈《进学解》:“昔者孟柯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干行。” |
流水桃花 |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闪烁其辞 | 清 吴趼人《痛史》第25回:“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
鸡犬不留 |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知常州府事家铉翁不知去向。” |
惜孤念寡 | 元·张廷玉《看钱奴》第一折:“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我可也舍的,则是圣贤可怜见我。” |
运筹演谋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內。” |
争短论长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当下一边是落难之际,一边是富厚之家,并不消争短论长,已自一说一中。” |
十字街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回:“当下去十字街口,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
刀山血海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有等恶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锅……诸般罪孽。” |
酒酣耳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