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ù shì lùn shì
基本解释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
出处宋 杨时《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暂未找到成语就事论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就事论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蓬头垢面 | 《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
心志难夺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一箭之地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
家贼难防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曰:‘识得不为冤。’” |
为法自弊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万事俱休 |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昨日春今日秋,过中年万事俱休,空枉了堆金北斗。” |
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自古道好: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凭你世间稀奇作怪的东西,有了钱,那一件做不出来。” |
遭逢会遇 | 汉·王充《论衡·偶会》:“非二龙使厉王发孽、褒姒令幽王愚惑也,遭逢会遇,自相得也。” |
日月入怀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
下愚不移 | 《论语 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东西南北人 | 《礼记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
不遗寸长 | 《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
无声无臭 | 《诗经 大雅 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
贫困潦倒 | |
言行相顾 | 《北齐书·魏收传》:“言行相顾,慎终犹始。” |
东南之秀 | 《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 |
马工枚速 | 东汉 班固《汉书 枚皋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
如解倒悬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胸有鳞甲 | |
言简意该 | 清·崔述《读风偶识》卷一:“夫《论语》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若《关雎》、《思无邪》章,诵《诗三百》以及《兴观群怨》、《周南》等章,莫不言简意该,义深词洁。” |
兼弱攻昧 | 《尚书 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
真山真水 |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看庐山,果然好景致也,端的真山真水。” |
纤芥之失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春秋纪纤芥之失。” |
撼天震地 | 《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水经注 河水》:“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
你倡我随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真是那狮吼之声,山鸣谷应,你倡我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