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盗诲淫的成语故事

拼音huì dào huì yín
基本解释原意是财物不仔细保管,招致别人来偷盗;女子打扮得十分妖艳,也是引诱别人来调戏。现指引诱人做奸淫盗窃的事。
出处《周易·系辞上》:“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暂未找到成语诲盗诲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诲盗诲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参横斗转 | 三国·魏·曹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宋史·乐志》:“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参横北斗欲三更。” |
腾空而起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见那女子拨转马头,那马即腾空而起,倏忽不见。” |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
凤叹虎视 | 《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
虎不食儿 |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
鱼帛狐声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
拔萃出类 |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飞鸿雪爪 | 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 |
摧兰折玉 | 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某本非风流佳客,谬称浪子端庄,……用诱秦诓楚之计,作摧兰折玉之谋。” |
玉箫金管 | 唐·李白《江上行》:“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宋·周邦彦《蓦山溪》词“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
转眼之间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葛衣记 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
衣紫腰银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想当日,孟母教子,居必择邻;陶母教子,剪发待宾;陈母教子,衣紫腰银。” |
不夷不惠 | 汉 扬雄《法言 渊蹇》:“不屈其意,不累其身,曰:‘是夷惠之徒欤?’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也。’” |
邯郸梦 | 宋·王安石《中年》诗:“中年许国邯郸梦,晚岁还家圹埌游。” |
秋高气肃 | 宋 张抡《醉落魄 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
阿保之功 |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 |
积重不反 | 清 戴名世《〈三山存业〉序》:“当明之初,以科目网罗天下之士,已而诸科皆罢,独以时文相尚,而进士一途遂成积重不反之势。” |
粗具梗概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14篇:“惟文笔则远不逮,词不达意,粗具梗概而已。” |
昼伏夜行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
輶轩之使 | 清·朱彝薄《张君诗序》:“昔之采风者,不遗邶庸、曹、桧,而吴、楚大邦,不见录于輶轩之使。” |
明珠夜投 | 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而怒也。” |
责备求全 |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 |
愚昧落后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
中原板荡 | 宋·岳飞《五岳祠盟题记》:“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
神意自若 | 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