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足而卧的成语故事


抵足而卧

拼音dǐ zú ér wò

基本解释抵:碰撞,相触;抵足:脚挨着脚。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一日,众官皆散,权留鲁肃共饮,至晚同榻抵足而卧。”


暂未找到成语抵足而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抵足而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快马加鞭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野没遗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解甲休兵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伤风败俗 《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明教不变 《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万国来朝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败兴而归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各军士未及领赏,草草而散。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琅琅上口 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悔之不及 元 无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
头痛治头,足痛治足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内助之贤
敬恭桑梓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怕硬欺软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能伸能屈 《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名德重望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怀宝迷邦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一丝不紊 老舍《神拳》第二幕:“我服了,万没想到你会这么细心,井井有条,一丝不紊。”
扪心清夜 清·吴趼人《痛史》第21回:“试问他:‘扪心清夜,衾影里,羞也么咦?’”
遐迩著闻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尼波罗国》:“近代有王,号鸯输代摩,自制《声明论》,重学敬德,遐迩著闻。”
下车作威 《汉书·序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游思妄想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翰林当下别了老尼,到静室中。游思妄想,过了一夜。”
强不凌弱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忿不顾身 《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贪心无厌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海神记·花鸨训女>》:“你贪心无厌,千谋万计,用尽了巧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