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厉内荏的成语故事

拼音wài lì nèi rěn
基本解释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剀传》:“今三公皆令色足恭,外厉内荏,以虚事上,无佐国之实,故清浊而寒温不效也。”
暂未找到成语外厉内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外厉内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玩世不恭 |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
叫苦连天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
形影相随 | 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
好勇斗狠 | 《孟子·离娄下》:“好勇斗很,以危其父母,一不孝也。” |
吹毛求疵 | 韩非《韩非子 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不直一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 |
后起之秀 |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
迁于乔木 |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一钱不落虚空地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
神情恍惚 | 《魏书·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 |
凌霄之志 | 《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
腾云驾雾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8回:“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 |
嘟嘟囔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一面向宝玉脸上用指头画了几画,口内嘟嘟囔囔的。” |
风不鸣条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 |
买笑寻欢 | 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二幕:“他仗着有钱有势,到这儿来买笑寻欢,他哪儿有甚么真情真义?” |
呼朋引类 | 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同类呼朋,摇头鼓翼。” |
假人假义 | |
遭时定制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李贤注:“遭遇其时而定法制,不循于旧也。” |
不分畛域 | 《清史稿 包世臣传》:“世臣拟多裁盐官,堆留运司之钱粮,场大使督皂户,不分畛域,仿现行铁硝之例,听商贩领本地官印照,赴场缴课买盐。” |
趋之若鹜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
占山为王 |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 |
丰烈伟绩 | 清·汪琬《代寿洪太傅七十序》:“其品望在乡国,其威名在遐荒,其丰烈伟绩在太史。” |
坐运筹策 | 《汉书 项籍传》:“夫击轻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 |
横僿不文 |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三章:“当太平之世,地地相等,无有都会、乡邑之殊……无据乱世,学校全聚京都,而乡邑则皆横僿不文之俗。” |
飞珠溅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