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诚守真的成语故事


抱诚守真

拼音bào chéng shǒu zhēn

基本解释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暂未找到成语抱诚守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抱诚守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飞声腾实 《周书 邵惠公颢等传论》:“其茂亲则有鲁卫、梁楚,其疏属则有凡蒋、荆燕,咸能飞声腾实,不泯于百代之后。”
首尾共济 《明史·方逢时传》:“两人首尾共济,边境遂安。”
把薪助火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不徇私情 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
踌躇不决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
龙吟虎啸 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为鬼为魅 《新唐书·魏征传》:“若人渐浇诡,不复返扑,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哉!”
奉公不阿 《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封豕长蛇 左丘明《左传 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成事不说 《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一拥而入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前歌后舞 《尚书大传》第三卷:“师乃慆,前歌后舞。”
遗风余象 宋 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金玉锦绣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谬以千里 鲁迅《华盖集 十四年的“读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真是‘谬以千里’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 元澹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谓疑而不申列?”
伏地圣人
一身两役 《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弥天大祸 元 无名氏《盆儿鬼》:“这都是你不合自揽着这场弥天大祸。”
平生之愿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公子听说,两手加额:‘趁我平生之愿矣。’”
勿忘在莒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愁长殢酒 唐 韩偓《有亿》:“愁肠殢酒人千里。
断齑块粥 清·冯桂芬《潘绂庭京卿五十寿序》:“少陵秋风茅屋,而有广厦万间之愿;希文断齑块粥,而有先忧后乐之志。”
计功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