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消魄散的成语故事

拼音hún xiāo pò sàn
基本解释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暂未找到成语魂消魄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魂消魄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马勃牛溲 | 清 褚人获《坚瓠十集 遗臭文词》:“马勃牛溲君受用,何须开口出而哇。” |
护身符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是咱前者护身符,今日有权术。” |
学富五车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
经验教训 |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 |
撮土焚香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东恳恳礼拜。” |
金兰之交 | 《汉书 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
众口难调 |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
虎父无犬子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 |
持平之论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
相习成风 | 宋 高登《高东溪集 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相习成风。” |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 《韩非子 功名》:“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
宗匠陶钧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揖让之与干戈,文德之与武功,莫不宗匠陶钧,而群才缉熙;元首经略,而股肱肆力。” |
林籁泉韵 | |
拿云攫石 |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 草河录》下:“厅前多古树,有拿云攫石之势。” |
灶上扫除 | 章炳麟《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至五昼夜不卧,未尝有怨言,故能以弱胜强,若从灶上扫除焉。” |
水乳之契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至伏肘腋之间,而为心腹之大患,托水乳之契,而藏钧距之深谋,则不知者或多矣。” |
材薄质衰 | 清 吴敏树《上曾侍郎书》:“敏树材薄质衰,不敢图附青云。” |
争名逐利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青衫记·华阴骑驴>》:“争名逐利,枉将人白日驰驱。” |
贼头鼠脑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
枕席还师 | 唐·李德裕《赠王茂元司徒制》:“必当樽俎制胜,枕席还师,势如风霆,功在刻漏。” |
蒙头转向 | 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
焦心热中 | |
吊拷棚扒 |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由你由你,既待舍死忘生,怕什么吊拷棚扒。” |
干卿何事 | 宋·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
坐吃享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