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必有据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n bì yǒu jù
基本解释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暂未找到成语言必有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必有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贫如洗 |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
民生国计 | 《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
情同手足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 |
齿亡舌存 | 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家累千金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侍中殷仲文进曰”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仲文]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
干父之蛊 | 《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
吠非其主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自暇自逸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饰,必有危亡之祸矣。” |
目眩神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见车幔洞开,内坐二八女郎,红妆艳丽,尤生平所未睹,目眩神夺,瞻恋弗舍。” |
锦绣肝肠 | 唐 李白《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兄心肝五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 |
残羹冷炙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的到处都是。” |
别有心肠 | 鲁迅《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
应权通变 |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
牝鸡晨鸣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必无牝鸡晨鸣,以致祸也。” |
千金比屋 | |
感情用事 | 曹禺《日出》跋:“而我一个感情用事,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 |
通文达礼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
翻箱倒箧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船上买办又仗着洋人势力,硬来翻箱倒箧的搜了一遍。” |
日薄桑榆 | 《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
花花点点 | 浩然《艳阳天》第113章:“他望望天空,天空高远,跑着几片花花点点的薄云彩。” |
忧心如捣 | 《诗经 小雅 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
弥山亘野 | 宋·洪迈《容斋随笔·王蕊杜鹃》:“二花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 |
长材小试 | 清 浴日生《海国英雄记 航海》:“运贩生涯,锱铢贱业,教俺长材小试,无聊之极。” |
量凿正枘 |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
养虎自毙 |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