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风伏雨的成语故事


阑风伏雨

拼音lán fēng fú yǔ

基本解释见“阑风长雨”。

出处清·纳兰性德《菩萨慢》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暂未找到成语阑风伏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阑风伏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臭名昭著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全受全归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父母全而生之,于全而归之,可谓孝矣。”
书不尽意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摇摇欲坠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4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宁缺毋滥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体无完肤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 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以人择官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以此推之,知国家以人择官,不为官择人也。”
磕头如捣蒜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
民不堪命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焉知晓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杨雀衔环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弘农人杨宝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童子送白环四枚相报,谓当使其子孙显贵,位登三公。
激浊扬清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浓眉大眼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只见里面一个浓眉大眼的黑面肥胖妇人,穿着一件黑夏布小衣,两袖勒得高高的,膊肘子也露了出来。”
通前彻后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鹿死不择音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诗云子曰 明·刘璋《凤凰池》第一回:“见那诗云子曰、者也之乎的人,他就摇首闭目,只与云锷颖臭味相投。”
客客气气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禁止令行 清魏源《<圣武记>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费财劳民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
威福由己 《新唐书·刘炜之传》:“太后威福由己,而帝营救,速吾祸也。”
百无所忌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詟谀立懦 宋·岳珂《桯史·陈了翁始末》:“前书《尊尧集表》,盖与此互见始末,詟谀立懦,不厌屡书也。”
忽隐忽现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
酒阑兴尽 曾朴《孽海花》第20回:“大家又与青雯谈了些海外的事情,彼酬此酢,不觉日红西斜,酒阑兴尽,诸客中有醉眠的,也有逃席的,纷纷离去。”
趋炎奉势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7回:“且说外面这些趋炎奉势的朋友,先前贾宅有事都远避不来,今儿贾政袭职,知圣眷尚好,大家都来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