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的成语故事


玉石俱焚

拼音yù shí jù fén

基本解释俱:全部;都;焚:烧。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

出处《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暂未找到成语玉石俱焚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玉石俱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连珠炮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天壤之别 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上梁不正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
开合自如 法 法布尔《蝉》:“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
来日大难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喧宾夺主 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余仿为之,香则喷鼻而酒味变矣。不论酒而论香,是为喧宾夺主。”
诸有此类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诸有此类,并文士之瑕累。”
日不暇给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染指于鼎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天高听卑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宋微子世家》:“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动。”
昭然若揭 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万签插架 唐 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超群越辈 唐·陈子昂《为将军程处弼谢放流表》:“臣山东孤子,朝无亲故。性识愚鲁,非有才能。陛下超群越辈,崇以荣宠。”
长计远虑 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朵颐大嚼 盖如久处灾区之民,草根木皮,冻雀腐鼠,罔不甘之,朵颐大嚼。(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二十九章)
鹰化为鸠,犹憎其眼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僧来看佛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
一山不藏二虎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再造之恩 《宋书 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曲意奉迎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虽曲意奉迎,动辄得咎,人咸不平。”
福为祸始 晋·卢谌《赠刘琨》诗:“福为祸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韩诗》:“利为用本,福为祸先。”
旷世不羁 晋·孙楚《为石苞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献山楛矢,旷世不羁,应化而至。”
破涕为欢 唐·杨炯《送梓州周司功》:“举杯聊劝酒,破涕暂为欢。”
修文演武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5回:“终日修文演武,讲论兵机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