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钟的成语故事

拼音yǎn ěr dào zhōng
基本解释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暂未找到成语掩耳盗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掩耳盗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鬼哭神嚎 | 《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吓还不算,还逼着人‘逃难’。弄得村上鸡飞狗跳,鬼哭神嚎。” |
形影相随 | 唐 崔峒《江山书怀》:“登高回首罢,行影自相随。” |
大开眼界 | 唐 李濬《松窗杂录 楚儿》:“光业马上取笔答之曰:‘大开眼界莫言冤’。” |
通计熟筹 | 清·林则徐《报告抵粤日期并体察洋面堵截趸船情形折》:“拟于旬日之间出赴中路之虎门、澳门等处,与水师提臣关天培乘船周览,以便相机度势,通计熟筹。” |
金镳玉络 | 《金史·隐逸传·赵质》:“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镳玉络非所愿也。” |
谋如涌泉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乃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谋如涌泉,势如转规。” |
桃李门墙 | 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你待打、打这哇哇,桃李门墙,险把负荆人唬煞。” |
持斋把素 | 明 无名氏《锁白猿》第三折:“俺也曾看经念佛,俺也曾持斋把素。” |
有案可查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7章:“我是公务人员,一切手续证件齐全不缺,有案可查,有凭可证。” |
指矢天日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坚永约,女乃允之。” |
凤枭同巢 | |
一槌定音 | 朱可 若丁《深深的绿巷》:“一张张笑脸,圆的、长的、苦的、甜的,都来请示,都来要求指点迷津。真神,一槌定音,无处不响。” |
黑眼定心 | 韩起祥《刘巧团圆》:“我老汉一辈子就懂得大吃大喝,自在逍遥,无忧无虑,有些乡亲见了,虽然黑眼定心,我也不管他。” |
河汉江淮 | 明·黄叔初《端正好·寿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准绳规矩,养成的河汉江淮。” |
黄钟长弃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公一日谓生曰:‘君出余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奈何!’” |
曲不离口 | 朱自清《论诵读》:“但是诵读总得多读熟读,才有效用;‘曲不离口’,诵读也是一样道理。” |
天理昭昭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论语 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 |
捋臂揎拳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7回:“为人性刚,喜则眉花眼笑,怒则捋臂揎拳,胆大心雄,头高气硬。” |
一鳞片爪 | 《〈王西彦小说选〉自序》:“现在重读自己这一鳞片爪时,就愈益感觉到,对那个暴风雨前的黑暗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宏伟的史诗了。” |
势不两存 | 《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
庸言庸行 | 《周易 干》:“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
半死半活 |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
翥凤翔鸾 | 明梁辰鱼《浣纱记 演舞》:“舞所以导人沉滞,故春风起于筵上,夜有聚于楼头,古有翥凤翔鸾,萦尘集羽,折腰翘袖,《激楚》《阳阿》,俱要俯仰应声,抑扬合节。” |
没身不忘 | 宋·陈亮《众祭孙冲季文》:“失声而号,痛裂肺肠。何以尉子?没身不忘。” |
跅驰之士 |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