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瓶之知,不失守器的成语故事

拼音qiè píng zhī zhī,bù shī shǒu qì
基本解释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暂未找到成语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挈瓶之知,不失守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三心二意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休养生息 | 唐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 |
舌敝唇枯 |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
投笔从戎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
眉睫之内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别有心肠 | 鲁迅《朝花夕拾 <二十四孝图>》:“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
抵掌而谈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 |
玉石皆碎 | 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
卖俏迎奸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阎婆惜被那张三小意儿百依百顺,轻怜重惜,卖俏迎奸,引乱这婆娘的心。” |
连明达夜 | 《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
打边鼓 | 鲁迅《集外集 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 |
追魂夺命 | 《绿野仙踪》第四十三回:“我活了四十多岁,才只见了这样个伶俐俊俏、追魂夺命、爱杀人的一位小堂客。”又第七十九回:“再看香裙下面,偏又配着周周正正、瘦瘦小小、追魂夺命一对小金莲,正是洛神临凡,西施出世。” |
气吐虹霓 | 明·无名氏《聚兽牌》:“气吐虹霓兴宇宙,赤心忠孝保江山。” |
惠施之谋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 |
靖言庸回 | 《尚书·尧典》:“静言庸违。” |
残渣馀孽 | 《历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于不少奴隶主残渣馀孽被集中于南阳,故而南阳之俗是‘夸奢、上气力、为商贾’(《汉书 地理志》),成为一个‘难制御’的地方。” |
钟鼎之家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
一瓶一钵 | 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再见江山,依旧一瓶一钵。” |
养晦韬光 | 清·王韬《淞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
援笔而就 | 清·李渔《意中缘·名逋》:“我想求诗求字的,还容易打发。唯有索画一事,最难应酬。须要逐笔画写出来,不是可以倚马而成,援笔而就的。” |
引狼拒虎 |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
纵目远望 | 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
磨昬抉聩 | |
洗兵牧马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
泰来否极 | 唐·白居易《遣怀》诗:“乐往转化,泰来犹否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