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眉含齿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i méi hán chǐ
基本解释见“戴发含齿”。
出处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
暂未找到成语戴眉含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戴眉含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拨乱济危 | 晋·龚壮《上李寿封事》:“管、蔡既兴,谗谀滋蔓,大义灭亲,拨乱济危。” |
桃花运 | 钱钟书《围城》:“现在正交着桃花运,难保不出乱子,让他回家给方乡绅严加管不也好。” |
夫贵妻荣 | 唐·唐正辞《太子宾客赵夫人夏侯氏墓志》:“鱼轩象服,夫贵妻荣。” |
信口雌黄 | 南北朝 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 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
不龟手药 | 《陆游诗集卷二十二 寓叹》:“人生各自有穷通,世事宁论拙与工。裹马革心空许国,不龟手药却成功。早朝玉勒千门雪,夜坐蓬窗万壑风。借得奇书且勤读,小儿能续地炉红。” |
秋扇见捐 | 汉 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胡言乱道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 |
瓮牖绳枢 | 汉 贾谊《过秦论》上:“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迷离徜恍 | |
忧公无私 | 三国·魏·桓范《世要论·臣不易》:“陈之于主,行之于身,志于忠上济事,忧公无私。” |
言谈林薮 | 《晋书·裴秀传》:“乐广尝与頠清言,欲以理服之,而頠辞论丰博,广笑而不言。时人谓頠为言谈之林薮。” |
杨花水性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不过瞿耐庵惧内得很,一直不敢接他上任。那爱珠又是堂子里出身,杨花水性。” |
若存若亡 |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
狂蜂浪蝶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紫燕黄莺,绿柳丛中寻对偶;狂蜂浪蝶,夭桃队里觅相知。” |
刿心刳腹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第四章七九:“同一有物之语,不刿心刳腹以出之,则不成为文。” |
云期雨信 | 宋·欧阳修《品令》词:“懊恼人人薄幸。负云期雨信。” |
姑妄言之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
极往知来 | 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
三言五语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三言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 |
众望所依 | |
捩手覆羹 | 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
婴城固守 | 东汉·班固《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 |
兴利节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也不可太过,要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大体统,也不象。” |
月锻季炼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荀鹤》:“如周朴者,抒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雕琢,故诗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 |
烹龙炰凤 | 唐·李贺《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帷绣幕围香风。” |